内蒙古“通辽”复名为“哲里木”你支持吗?

出生在通辽的朋友们,年纪大一点的肯定会记得,现在的通辽市,以前叫哲里木盟,从满清时期就叫做“哲里木盟”,1999年10月,撤销地级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级市。更名为通辽市,从此失去了“哲里木”这个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哲里木”系蒙古语,意为马鞍吊带,因清代内札萨克十旗会盟于哲里木山而得名。


2016年3月22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视频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搞好地名文化保护和清理整治不规范。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讲话中指出,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加快地名标准化进程,改善地名管理;有利于为社会提供更加标准规范的地名信息,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生活要求。

《人民日报》2016年04月22日第5版刊发襄阳市汉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俊勇的文章《“襄阳”,终于找回来的名字》,讲述了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的心路历程。文章最后写道,“故乡是眷念的根,襄阳才是故乡的名”。

前些年为了更名科尔沁市,通辽市委、市政府和有关专家学者做了大量工作,并得到自治区政府的批准,但是属于第二次更名,最后没有被批准。科尔沁文化遗产协会认为,今年是恢复历史文化地名的最好时机。在国务院会议和李立国部长讲话精神鼓舞下,科尔沁文化遗产协会决定于中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暨2016年6月11日星期六上午9点在科尔沁博物馆三楼会议室举办由老领导、老专家、社会名人、专家学者参加的《恢复哲里木地名专家学者论证会》。对于通辽乃至整个内蒙古而言,这必将是一场极具重要纪念意义的会议。

内蒙古党委机关离休干部白音太2010年给国家民政部、内蒙古人大常委会、赤峰、通辽人大常委会的公开信中这样写道:“这些年来,每遇哲昭盟亲朋故友,首要话题就是这两地改名问题。国家发展了,时代前进了,在城市化推动下,盟改市是历史的必然。对此,社会各界同认共识。改就改了吧,把“盟”改为“市”,改一个字不就得了吗!那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然而,怎么就改成通辽、赤峰了呢?古老地名扔掉了,蒙古地名遗弃了;小地名放大了,大地名消逝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通辽职业学院副教授哈森其木格博士认为,“通辽”二字既体现不出地域文化也说明不了历史,恢复为哲里木很有必要。(内蒙古精英沙龙)













评论